法眼观察|别让AI模特"晃点"了消费者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日,据媒体报道,多个电商平台店家使用AI模特图片替换真人试穿服装展示商品,还有一些店铺开始专门提供AI模特图制作服务,然而不少消费者反映据此买到的衣服货不对板(据7月31日《法治日报》)。
近年来,伴随着AI深度合成技术蓬勃发展,各类“以假乱真”的真人图像、视频备受关注,由此衍生出的AI模特更是完美身材的代名词。A4腰、小V脸、九头身、大长腿……AI模特青春靓丽,既有明眸皓齿更有妖娆身姿,可谓是完美“衣架子”。这样的模特不像真人模特般“挑剔”,不挑衣服、尺码、长相,所有型号、风格的衣服都可以一键适配,不仅为商家省下一大笔拍摄开销,更是规避了所有“丑衣服”的雷点,提高衣服销量。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?AI模特真的这么好用吗?
其实不然。那些看起来紧致合身的T恤,实则可能是落肩设计,图中笔直的长裤穿上却肥大不已。在AI模特身上,看起来完美无缺的商品实际上可能是本身设计有瑕疵、存在“硬伤”的低劣品。我国广告法第28条明确规定,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、误导消费者的,构成虚假广告。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,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,对商品的质量、制作成分、性能、用途、生产者、有效期限、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。商家试图用AI制图以假乱真的行为会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细节的理性判断,“货不对板”的“照骗”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,不仅不能为商家“开源节流”“超额带货”,还会带来口碑的下跌,更会破坏市场竞争秩序,涉嫌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。不仅如此,AI模特照片合成使用的人像来源未可知,很可能是多名社交媒体真人人像的合成产物,可能涉嫌侵犯他人肖像权。
在时装商品宣传中使用模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真人穿着的不同姿态,更好地展示衣服上身的实际效果,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进行选择购买。而迥然不符的“网图”骗得了一时,却骗不了一世,“货不对板”带来的差评终究会毁了商家的信誉和口碑,失去的将是消费者的信任。商家重视商业利益的同时,更应该增强守法意识。与其用完美的“照骗”欺骗消费者,不如真实展示商品细节,诚信做生意。
即使要使用AI图片作宣传参考,也应该高度警惕这项技术背后的侵权风险。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三部门发布的《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》明确规定,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提供人脸生成、人脸替换、人脸操控、姿态操控等人物图像、视频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个人身份特征的编辑服务,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,应当在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的合理位置、区域进行显著标识,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。不论是合成服务提供者还是使用合成图的商家,避免侵犯他人肖像权的同时,要自觉对AI模特图进行明显标注,及时提醒买家其穿着效果与实物的区别,让消费者能够谨慎评估和理性购买。电商平台也应该加强对商家宣传广告的内容监管,妥善解决用户因AI技术误读导致的消费纠纷,畅通消费者投诉维权渠道,在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同时,避免产生更多的法律纠纷,维护好平台形象。
[版面编辑:张子璇] [责任编辑:王极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