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之五:战场为何胶着? 视点
本文转自“走进历史的深处”微信公众号,作者:桅杆
原文发表于2022年03月05日,由于篇幅较长,分六次转载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前言:2月24日凌晨,普京授权俄军展开“特别军事行动”,乌克兰局势急转直下,俄乌战争爆发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人们不禁会问:同源同种的两个国家,为什么最终走到兵戎相见?实际上,俄乌战争是历史情结、民族宗教、地缘政治、大国博弈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经朋友们动员,本人查阅大量资料并深入研究,试图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。能力所限,一家之言,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。
五、战场胶着,是普京的战争策略?
1、一场“非典型”战争
俄乌战争已经数天。开战之初,由于俄军占有绝对优势,很多人都认为俄军会速战速决。但从目前的战场形势看,双方似乎进入胶着状态。对此,一些人不大理解:面对弱小的乌军,俄军为什么会这样?甚至开始嘲笑或轻视俄军,认为俄军已经落伍。战场之所以出现这种胶着状态,有两种可能:一是俄军低烈度战争策略所导致的;二是乌军战术正确,俄军“落伍”了。冷静分析,应是两种可能性似乎都存在。
人们印象中的现代战争,应该先是战机轰炸、导弹横飞或排炮齐放,爆炸声震天动地,然后便是房屋倒塌、城市毁坏、军队或平民大量伤亡等场面。俄国防部称,至3月4日,已致1812个乌克兰军事基础设施瘫痪,包括65个指挥所、56个防空导弹系统以及59个雷达站等。
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:俄乌自开战以来,新闻中并没有见到多少炮火连天的战争画面,没有多少军人伤亡报道(俄方3月2日首次公布伤亡数字),更别说大量平民伤亡了。如果出现有平民伤亡,乌克兰是不会放过“谴责”机会的。
战争爆发后,俄军并没有利用其空中及地面火力优势,实施狂轰滥炸,甚至对乌军阵地和驻地也没有进行大规模轰炸。实际上,俄军是在乌克兰打一场“非典型”战争,有节制的战争。这应是普京的战争策略所决定的。
前文中说过,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民族同源同种,历史上长期生活在一个国家,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情结,并没有多少仇怨。
对于小国、弱国乌克兰而言,在对俄关系上有三个选项:一是亲俄,如同白俄罗斯;二是亲西方,如同波罗的海沿岸3国;三是保持中立,如同基辛格说的“成为连结两方的桥梁”。
2、不同对手用不同打法
这场战争,虽说是历史情结、民族分化、地缘关系以及大国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,是背后的大国博弈,是北约东扩将俄罗斯“逼入绝地”。普京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,是要阻止北约东扩到乌克兰领土。
有人说普京发动战争是一场豪赌或疯狂之举,是与北约及整个西方国家斗。实际上,理解为“被逼入绝地后的放手一搏”似更合适,置之死地以求后生。从这几天俄乌战争的进程看,普京应该没有疯狂,还是比较理性的,所选择的战争策略也是有长远考量的。
为什么这样说?普京自执掌俄政权以来,先后发动过3次战争。应当说,每次都会针对战争对象,选择合适的战争策略,即不同的对手用不同的打法。
在1999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中,面对桀骜不驯的车臣穆斯林反叛武装,普京采取血腥镇压的战争策略,利用空中和地面火力优势,摧毁车臣城市、打击车臣武装,也不顾惜平民伤亡,军人平民一起打。其目的,就是要用血腥手段,镇压车臣反叛分子,把车臣人彻底打怕、打服。据说,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,车臣三分之一的成年女人成了寡妇。此战之后,车臣至今已经平静了20多年。
2008年,格鲁吉亚做出疯狂举动,攻击南奥塞梯及俄罗斯维和部队。当时普京正在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,接报后立即决定反击。俄军采取雷霆出击的战争策略,利用兵力火力优势,针对暴露于野外的格军,先是重型轰炸机地毯式轰炸,再是大口径火炮大面积覆盖,最后是大规模装甲集群突击。惊天动地,格军毫无还手之力,开战5天即遭重创,被迫求和。与乌克兰相类似,格鲁吉亚当时也在极力要求加入北约。不过自那以后,格鲁吉亚至今也没能加入北约,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了。
3、低烈度战争策略?
可在俄乌战争中,上述血与火的战争场面并没有出现。笔者分析,这次对乌战争,普京采取的应该是低烈度的战争策略:没有出动重型轰炸机,没有动用中程或巡航导弹,也没有见到大口径火炮或火箭炮覆盖。也就是说,俄军没有利用其掌握制空权以及空中、地面火力优势,对乌克兰进行大规模轰炸。其目的,应是尽可能地降低城市破坏和人员伤亡。这与前两次的战争策略大不一样,更与美国打南联盟、打伊拉克等完全不一样。
所以,目前见到的情况是:基辅虽然被围,却很平静。2月28日,俄国防部发言人还敦促基辅平民撤离城市,并保证提供安全通道。俄军甚至在攻击一些军事设施之前,还事先通告并呼吁附近市民撤离。
这应该是俄乌战争呈胶着状态的主要原因。有人说俄军没有速胜,是因为乌军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,避其锋芒、分散游击等。这当然也是原因,但应该不是主要原因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采取这种低烈度的战争策略呢?这应与普京发动战争的目的密切相关:通过战争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,并对战后两国关系重新定位。战争是政治的继续,是为政治服务的。
前文说了,乌克兰在对俄关系上有亲俄、亲西方和中立3个选项。对俄罗斯来说,除了乌克兰倒向西方以外,其他两个选项都可接受。就目前的情势而言,让乌克兰恢复对俄友好,虽非完全不可能,但恐怕非常困难。俄罗斯的目标,应该是让乌克兰保持永久中立。
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前提,是这场战争的破坏不能太大,更不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,尤其不能造成很多平民伤亡。也就是说,这场战争不能太血腥。
4、也是捆住手脚的战争?
如果这一仗打成尸山血海或城市遭受巨大破坏,双方就会结下深仇大恨,俄乌关系也就无法挽回,乌克兰必然会彻底倒向西方。这肯定是普京所不愿见到的,也与发动战争的目的相违背。况且,俄、乌两个民族同出一源、相处千年,历史上也没有什么仇恨。正如俄境内一些反战人士所说的,俄罗斯人“有很多亲人和亲戚住在乌克兰”。
所以,只要战争目的能够达到,宁愿多费一些时间,也不要血肉相残。更何况,一旦平民伤亡增加,国际舆论就会对俄罗斯形成巨大压力。在这种低烈度战争策略下,仗就不好打了,有点捆住手脚的感觉。俄军虽然大军云集并掌控了制空权,却无法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。
也就是说,这场战争没有速决的可能原因:一是普京基于政治需要所选择的战争策略;二是俄军轻敌或误判,低估了乌政府的抵抗决心,也轻视了乌军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。此外,西方国家的强力支持及资金、武器援助,提振了乌军民抵抗信心;从战场情况看,也暴露出俄军装备和战术相对陈旧。尤其是信息战能力似乎偏弱。
可以想见,既然俄军选择了低烈度战争策略,应该早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,局势当在掌控之中。或许普京就是要以大军云集加低烈度作战,给乌克兰以巨大军事压力,最终达到不战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?
在第2轮谈判中,双方还就部分地区临时停火、建立人道主义通道达成一致。对于泽连斯基多次提出与普京面对面谈判,也一直没有回应。普京似乎并不着急。只是战争拖延太久,情况就会发生变化,风险也随之增大,对俄军肯定不利。普大帝对此不会不明白,接下来就看俄军如何出招了。全世界都在试目以待。希望俄罗斯这次能顶住,否则北约今后就更加肆无忌惮了。
(未完待续)